烧游记之——香港一日游   

文·【H K Lee


很多发烧友都知道我从香港移居狮城,所以经常提起要我带路或者组织一个香江发烧团。老实说,我俗务缠身,就算有空到香港,也只是一、两天时间而已。我相信,发烧友都很有兴趣知道,如果在香港只有短短一天时间,要怎样好好地利用它呢?

前几个星期,我刚巧有空到香港,于是顺便把《烧游记》从新加坡烧到了香港。虽然说是一天,其实真正能够发烧的时间,也只有八、九个小时吧!我的发烧路线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交通方便,最好靠近地铁;

第二,发烧店必须集中,便于一网打尽。到一个地方不能只去一间发烧店,否则不要说一天,就算一个星期也未必足够。

我选择了三个地方,第一站是位于九龙著名的鸭寮街。提起这条街,它的知名度,跟新加坡的淡水河一样,都是以买卖旧货为主。作为发烧友,都知道今天的淡水河已经今非昔比,能够找到跟发烧有关的器材,实在不多。不过,鸭寮街则不同了,它的发烧魅力依然四射。

当天,我很早就到了鸭寮街。一上地铁,先找到“深水步”站,下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鸭寮街的出口路牌。香港及九龙的街道非常复杂而且凌乱,如果认错出口的话,可就要走冤枉路了。

我首先买一份报纸以及一本最新的《发烧音响》杂志。虽然我不想买广告,不过这本杂志网罗全香港发烧店的地址,一应俱全。而且,每间发烧店都会列出售卖的第一手或第二手音响器材产品,方便按图索骥。

鸭寮街要到上午十一点以后才开始热闹起来。于是,我先到鸭寮街附近的港式茶楼小坐片刻。就算你不喜欢饮茶,也可以到一些快餐店喝奶茶、“油多”(牛油多式),又或者到一些粥店吃艇仔粥、肠粉。鸭寮街属于香港比较低下层的地方,价格比旺市要廉宜。

在鸭寮街,你可以先行浏览一下地摊。老实说,鸭寮街要比淡水河清洁齐整。地摊售卖的货品种类很杂,多数是电器、手机和杂志(音响杂志与色情杂志混在一起,真是混帐)。大家不要期望在地摊捡到便宜货,因为摊主都是内行人,比你我还要熟悉行情。我听说一些粤曲LP黑胶天碟,如《帝女花》、《审死官》,以前不过卖十元八元港币,但经过发烧友追捧之后,立即身价百倍,要上千元才有交易。

我就曾在地摊看过只有单粒的英国老牌Goodmans十英寸全音域喇叭,试问价,折合新币两百多元,就算在新加坡或者上网E-Bay去找,一对也不出一百。所以,在鸭寮街地摊,最好君子动眼不动手,如果你熟谙这件“宝贝”的价值,则另当别论。

我认为,最值得浏览的是地摊两旁的小商店及二楼阁楼的各类发烧店。这些小商店售卖的发烧零件,如火牛、电子仪器、插头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通常,大陆及台湾货比较便宜,但样子老土,一眼就看得出来。泊来品,如英、美、德等国的仪器则样貌娇好俊美,光看已十分过瘾。

我特别注意到,鸭寮街有几间专门售卖二手扩音机及喇叭的店铺。跟老板攀谈,大致了解到,近年香港经济萧条,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七,比新加坡还高!目前,二手Hi-Fi市场不景气,售价之低简直是多年罕见,加上香港家居环境狭窄,像Altec、Tannoy等几款大喇叭,因占地面积广,两三千新币即有交易,而且还可议价。只是小喇叭,如各牌子的LS 3/5a,仍然是香港发烧友的最爱,所以很难“落价”。如果大家不嫌包装、运输上的麻烦,专门捡大喇叭,肯定划算。

我随意走上阁楼,发现新加坡发烧友都熟悉的科宝胆机(Audio Space)的大本营,也设在鸭寮街。踏入科宝,简直是一片胆海,各款胆机,琳琅满目。我发觉香港发烧店的主持人都很有礼貌,通常他们第一句会说:“先生,随便看看”。之后,他们不会紧跟着你,或虎视耽耽地盯住你,除非你有问题,否则他们不会“打扰”你的雅兴。这里做生意的手法跟新加坡很不一样,以科宝大本营为例,所有胆机、喇叭都明码标价,让人一目了然。作为客人,我十分欣赏这种做生意的态度,无须客人左询右问,避免尴尬。

之后,我到另一间阁楼,看到一间名叫“胆皇音响”的发烧店。顾名思义,这间店是以经营真空管为主的,一间五百多英尺的店铺,中间以胆机迎客,两旁的玻璃柜,尽是各种真空管。我特别注意到,其中一个纸牌写着“正宗胆王、旧装西电”(Western Electric)300B。只见一排又一排300B整齐地列队,令人垂涎三尺。细看之下,各款西电300B因出厂时间不同,而在包装和胆脚印上不同的英文字。目前,300B以“西电”被炒得身价最高。我虽然没有购买,但能亲眼目睹各款名胆,实在不虚此行。“胆皇音响”的负责人,知道我代表新加坡唯一的中文发烧杂志,非常好客,频频问我新加坡的发烧情况,还请一位专业摄影师,用我的傻瓜相机代为拍摄店内的胆阵。

据闻,“胆皇音响”不久前还特别举办了一场300B大比拼,测试各款300B的实力。结果是,旧装“西电”300B依然是物最美,但不算价最廉。价廉物美的300B桂冠归属苏联EH300B。至于全场表现最平均的,则是中国一款新制的Full Music 300B(上述为众发烧友之品评,非个人意见)。我虽然是300B迷,但却心无所属,自认为只要是300B,配搭得宜的话,那么烂船也有三斤铁,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由于时间紧迫,告别了鸭寮街,我随即赶往地铁站。只消两个站程,便来到旺角,这里是香港发烧音响的大本营之一(世人皆知的女人街,亦在其间)。我的路线是先到发烧店最集中的德发商场,从旺角地铁站出来,要选择西洋菜街靠近女人街的出口,缓步三、四分钟即可到达。

这座大厦,名为商场,实则从地库至四楼,全部都是发烧店,有点像我们的Aldelphi发烧大本营。纵然Aldelphi看起来比较有条理,我却也喜欢德发商场的“凌乱美”。商场内,小到一百,大至千多英尺的发烧店,DVD、CD、脚架、真空管、喇叭、胆机各自为政,十分多元化。

我在地库买到一张寻了很久的DVD,这是六十年代有名的胡士托音乐会(Woodstock)。据说,这个演唱会因涉及迷幻意识,在新加坡踏破铁鞋无觅处,想不到今次来港竟得来全不费工夫。

德发商场大约有三、四十间发烧店,若每一间都驻足流连的话,一整天时间都嫌不够。我信步走进一间老字号“朱记音响”,认识了店主朱老三。原来这店是兄弟生意,除了德发商场之外,九龙亦另有分店。

走进朱记,立刻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怀旧气息。如果你是古董音响迷,一定会流连忘返。只见古董机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Marantz Model One至Model 10B、以至Philips、德国“德律风根”、英国Quad、Leak,美国Fisher、Scott、Dynaco、Bell、“西电”等各款旧胆机,看得人眼花缭乱。

香港发烧店主大多数平易近人,而且比较喜欢与顾客交流发烧经。我跟朱老三素昧平生,但一见如故。武侠小说有所谓“华山论剑”,我们则来一场“德发论经”(发烧经也)。

相信发烧友都有这种体验,话不投机半句多,论起发烧来,却是千言万语诉不尽。在香港的发烧店,你很容易结识到同道中人,他们的发烧知识甚为广泛。自问玩英国老牌喇叭Goodmans多年,对它已经滚瓜烂熟的我,想不到碰上这几位发烧友,竟是小巫见大巫。他们不但对Goodmans知之甚详,甚至还提出一些经验之谈,很有参考价值。大家谈到投契,还一起到附近的餐厅喝茶,临别互赠名片,结下一段美好的发烧情谊。

一看手表,已经下午四点,当下钻入地底,从九龙过海来到香港繁华的中环站。

在香港的发烧龙门阵中,鸭寮街走平民路线,旺角属中等阵营,而中环则趋向高档次。一些欧美知名的发烧代理都集中于此。时间不多,只能走马看花。音响器材看够了,我特别选择拜访新加坡发烧友最熟悉的《发烧音响》杂志社,其总部就设在车水马龙的中环站旁边不到五分钟的路程。

在我印象中,《发烧音响》在八十年代中期创刊的时候只是一本“蚁型”杂志, 薄得只有几十页内容。一直以来,我觉得它大力推介胆机,非常合我胃口。走进《发烧音响》门市部,才知道它现在的经营已经趋向多元化了。除了每月出版《发烧音响》之外,最近又推出一本专门介绍AV动态的杂志。门市部也售卖发烧CD、LP天碟、真空管等,还摆卖许多古董名机及喇叭,不但可眼观,更可耳闻。

香港的中文发烧杂志多如牛毛,相比之下,我们的《视听艺术》则更显一枝独秀。香港人几乎百分之百读华文,而发烧友中,十个更有九个半要购买自己捧场的发烧杂志,这对中文发烧杂志来说,简直是一片沃土。而在新加坡,且莫说发烧友队伍小于香港,单就语言环境来说,这片土地亦算贫瘠。因此,纵然在我眼中,可以客观而大胆地说,我们的《视听艺术》跟香港发烧杂志相比,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然而在新加坡华文市场如此艰苦的经营状况底下,《视听艺术》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这次香港发烧一日游几近尾声,虽然紧凑到废寝忘食,但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一点点趣味性及参考价值的话,我已心满意足了。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