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为用 艺术为本
贺《视听艺术》出版第60期

文 · 子旋

笔者追看《视听艺术》多年,不久前承蒙谭主编厚爱,馈赠小弟从17期起《视听艺术》共40册, 不胜惊喜。 空暇时一边听音乐,一边翻阅旧刊,像老友重逢,沐浴在和熙春风中。一口气连续看完40本《视听艺术》后,那感觉和每隔两个月才追看一本大不相同,在脑海里形成一幅跨越时空大画面,许多久存的疑问也豁然开悟了。

一本刊物育一群人
办杂志是门吃力不讨好的“偏门”生意。在这块连我们自己也唏嘘为“文化沙漠”的小红点上,多年来目睹了太多的杂志热热闹闹地冒出又悄然无声地消失,仿佛流星划过夜空。然而,一本读者群非常特定的华文杂志——《视听艺术》,竟然能生存14年,出版60期,而且越办越红火,这不但是个异数,也是一种文化奇迹!

我有幸结识《视听艺术》的主编谭泽江先生,多次在他府上聆听教导。谭先生不但是本地发烧界公认的舵主,其丰厚的音乐造诣、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更使《发烧艺术》在世界各地众多的华文音响类杂志中得以一支独秀、傲视群芳。艺术有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发烧圈内也分老雀和菜鸟; 原本众口难调, 但《视听艺术》就能做到让发烧友和普罗音乐爱好者都爱不释手,这得归功于《视听艺术》始终坚持发烧的目的是为了欣赏音乐。

谁都不能否认开门做生意就得考虑营利。然而我们看到,《视听艺术》在做杂志这门生意的同时,明显地怀有较为高尚的文化情操,处处透显出文化人的使命感,实实在在地为提高发烧界朋友的艺术素养而着想。这在当下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愈加显得难能可贵。

行文至此,不由在心里把常阅读的几本音响发烧天书做一番比较,我肯定地告诉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视听艺术》。究其理由, 排除身为狮城人和《视听艺术》闲笔投稿人这一感情因素外,更主要是由于在《视听艺术》题材多样、文风活泼、嘻笑怒骂的文章风格背后,树立着一道很高的标准杆竿,是其他同类杂志不易超越的。

由此我还想到“reading makes a man”这句俗语——你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狮城发烧友多年来一直追读《视听艺术》,经年累月、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久而久之,我们有了比较一致的欣赏品味和共性。正所谓一方土养一种人,一本刊物培育了一群人。

图文并茂 设计精美
翻看《视听艺术》,常被其生动的插图所吸引,这些照片很多是谭舵主亲自拍摄的。我们每每在展览会和演唱会上,见到他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跑前跑后地抓拍精彩镜头,累得满头大汗。对主笔们也要求尽量提供最好的图片来配合文章,照片的后期加工也处理得一丝不苟,完全是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要求。

本人就业于印刷公司,自己也兼任企业内部刊物的编辑工作,我深知办一本刊物的辛酸苦辣。从组稿、打字、排版、看样、到分色、校正、印刷等等十几道工序,丝毫马虎不得,其中主编的担子最重。令人欣慰的是,纵观前后10年40多期《视听艺术》,其编辑和设计水准可说明显上了几级台阶,如果说早期的《视听艺术》在编辑水平上尚带有一点稚嫩的话,那么现在的《视听艺术》就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一流刊物的殿堂。

科技进步 雁过留声
连续翻看10年的《视听艺术》,如同穿越时光隧道,领略了科技进步的缩影。1990年代中的《视听艺术》,介绍的是当时先进的AV产品, 在短短10年后的今天,有不少已经成了“加龙古尼”也不一定想收的淘汰货了。好在《视听艺术》始终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与时并进地引介当下最先进的视听产品,让读者占尽先机。

是真金就不怕时间的灰尘。10年来,《视听艺术》介绍了Hi-Fi音响界几乎所有知名的发烧器材,信手拈来就有一连串响当当的品牌,如: Marantz 7/8b/9 胆前后级,FM Acoustics,Pass Lab,Rogers LS 3/5a LE ,ProAc 各种版本喇叭,Gryphon,Jadis,Accuphase,Unison Research, Harmonix等等。当我在98年的《视听艺术》中竟然看到 Rogers LS 3/5a LE的广告时,像被电流强击了一下,马上想到那句“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诗,天啦!还要打广告来促销?如今打着灯笼再也难觅得这对音响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绝世喇叭了。真希望时光倒流,那我肯定第一时间下槌,抱回全球只限量生产50对的“娇妻”。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对谭舵主在《视听艺术》里大力推介的限量器材,莫再犹豫不决,因为机会可能在弹指间就溜走,往后只能空留遗恨了。

胜似音响百科全书
通读《视听艺术》40期,越读越觉得冷汗直流,因小弟发现,现在本人所写的多篇拙作,几乎是在炒冷饭,其种种话题早已在之前的多期《视听艺术》上被各路前辈英雄阐述过。以小弟水平,难望发烧前辈高手的后项。发烧友的种种疑团,都可以找出从前的《视听艺术》,像翻阅百科全书一样找到答案。

珠玉在前,我担心自己万一写不好,非但有马尾续貂之虑,更怕坏了《视听艺术》在发烧友心中的形象。

我把这层顾虑告诉了谭舵主,他热情地鼓励我说,同样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每人的体会不尽相同, 百花齐放嘛!谭舵主还一再叮瞩,要写就写自己真正听过、看过并且懂了的东西,才能让读者有收获。 如此信任和厚爱,怎不教小弟在感恩涕零之余,打起万分精神提笔,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涂改再三,以馈同好。

衷心祝福
明年是《视听艺术》创刊15周年,值得本地发烧界人士好好庆祝一番。本篇拙文就权当贺词,借《视听艺术》出版第60期的机会,先奉上身为读者、也是发烧友微薄却真诚的敬意。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