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小心得

文·【白水】


我辈发烧同志时常开坛说法,分享一些发烧心得以自渡渡人。在过去,我也时常受到一些发烧前辈的指点,如何用各种方法使自己家中的音响器材和发烧房脱胎换骨,变成天籁之声。

多年来的努力不懈,使我摸索出一些不太伤身(其实是不太伤钱包)但又有实际效果的改善音响与音色小方法。

基于近来市面一阵淡风,区域的货币与金融危机的乌云仍高挂天空不去,Money No Enough已经成了大部分新加坡人的口头禅。因此,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兹将一些能改善音响器材或聆听环境而花费不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也使大伙儿多了一个购买“视听艺术”的藉口。

我要先提及的课题是如何改善聆听环境的效果。这也是一般发烧友较忽略的一环。这一期先与大家分享一下地毯的妙用。

几年前当音响坛上吹起一股Tube Trap和Room Tune的旋风时,很多人却只能望梅止渴。因为这些改善聆听环境的Room Tune或Tube Trap皆身价不凡。购置的代价可能还贵过一套中级的器材。因此,如果家中的器材介于$10,000左右,实在是没什么理由花$4000—$5000去购买8支的Tube Trap,确实是不符合经济原则。

那该怎么办?

Tube Trap的作用主要是消除房间内八个死角(地板与天花板的各四个死角)的驻波,从而减少低音过肥,高音过尖和音场不清晰的缺点。除了Tube Trap之外,其实发烧友也可尝试用别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我自己的方法是买一卷工业用的地毯,高度约4—5尺即可,然后用大剪刀按照需求剪出不同的长度,然后将之卷起,把地毯毛的一面向外,最后用军营常用的幼细尼龙绳在头尾两端将之绑紧,即大功告成。此时,这个自制的Tube Trap (见图一)便可以置放在房间的死角上。

一般上房子的高度约为8—10尺,因此,发烧友可以根据自己房间的高度,制出尺寸适中的地毯柱。由于我的房高10尺,我便在每一个死角上放了两个地毯柱,每个高5尺,用叠罗汉式的方法把两个柱子叠成一条高达10尺的音响柱,即解决了第一个死角的驻波问题。其他三个死角也可以如法泡制(见图二)。

我后来更发现,地毯音响柱的肥瘦对于音场,高低音的控制有不同的影响。一般上,较肥的音响柱较能吸去较多的低音,较瘦的音响柱则对高音较有减肥作用。由于这项发现,我进一步实验,作出不同尺寸的音响柱,结果发现了新大陆:即是每一个死角若要有效地解除驻波问题,必须要有环肥燕瘦两大美人来相助。肥的音响柱应放在地上以减除肥肿的低音,瘦的音响柱则应叠在肥柱之上,直到天花板,从而打散高频的驻波(见附图三)。

解决了八个死角驻波的问题后,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增进音场的定位。此时,便可再做一个从地板到天花板的音柱,放置在喇叭背墙的中间点,贴墙置放(见附图四)。这个中间音响柱一放之后,发烧友便会发现音场的定位鲜明了不少。这个中间音响柱的厚度可以从一而终,不需要有肥瘦的变化。

如果发烧友还不满足,要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则又可以多做同样尺寸的音响柱三支,一支放在喇叭的左墙,另一支则放在右墙,最后一支则放在皇帝位后墙的中间点。至于左右两墙的音响柱,则必需根据喇叭单元的扩散角度而定下位置。一般上由于喇叭单元的扩散角度各有不同,因此发烧友便需要耐心地把左右墙的两支音响柱逐寸移动,直到某一点时整个音场的效果突然变得鲜明清楚时,那两点便是黄金点了(见图五)。

由于工业用地毯价格低廉,几乎人人可以负担,因此,花几十到两三百元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改善房间的音响效果,可谓经济实惠。

至于手头松动的发烧友,更可以购买较好质地的地毯来制造音响柱。我曾经实验过,用100%纯羊毛的长毛地毯制作一条音响柱,开声之后,发现音色比工业地毯的音色柔和甚多。不过,用到如此名贵的纯羊毛地毯来制作音响柱,已失去“又平又靓”的原则。

这一期先讲地毯音响柱的制作与摆位。下一期再讲另一个“小刀锯大树”的妙方来改善您府上的发烧效果吧。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