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拼圆舞曲

文·【谭泽江】

上个星期提到笔者因喜欢萧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因此一口气买了五张由不同钢琴家所演奏的萧邦圆舞曲专辑,期望能听到更多精彩的演绎。 结果一听之下,却发现这首简单的圆舞曲,在五位钢琴家的手上,竟然有五种截然不同的演绎。

萧邦圆舞曲全集虽然收录了十九首乐曲,但由于我对升C小调圆舞曲情有独钟,因此就以这首曲为火拼的重点;在这五张CD里,C小调圆舞曲刚好都收录在第七轨(Track 7)里。论技术难度,升C小调圆舞曲只能说是小菜一碟,但它极考钢琴家对弹性速度的运用以及对音乐的触觉,演绎的高下优劣,一听就知。

五位钢琴家中,以1903年出世的智利钢琴家Claudio Arrau年纪为最大,他的演奏风格纯正严谨、含蓄内在。但在演奏升C小调圆舞曲时(Philips 400 025-2),却少了些炽热的火花,显得较为拘谨及老气横秋。

1912年出世的瑞士籍俄国钢琴家Nikita Magaloff以演绎萧邦的作品而闻名于世。他的演绎据说有一种温和、自由、写意的抒情美;而他所演奏的C小调圆舞曲(Philips 426 069-2),也确实甘美流畅。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接近中段时,却莫名其妙地加强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感觉画蛇添足,令音乐显得不自然。

1952年出生于匈牙利的Zoltan Kocsis擅于演奏巴托克和李斯特的作品,但在演奏升C小调圆舞曲时,却弹得最“乱”,口齿不清,简直就是快刀斩乱麻!他的演绎缺耐心的堆砌与酝酿,毫无情趣可言。

1971年出世的瑞典鋼琴家Peter Jablonski(Decca 448 645-2)的演绎不过不失,但缺乏个性,平淡得无法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37年出世的俄罗斯钢琴家阿什肯纳吉(Vladimir Ashkenazy)所演奏的C小调圆舞曲(Decca 414 600-2),是五位钢琴家中最具说服力、最触动人心的演绎。他的琴声具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悲怆感,从第一个和弦开始,已深深地紧扣听众的心弦。他的演绎自然流畅,弹性速度的运用出神入化,节奏的转折自然、一气呵成,令人惊觉柳暗花明又一材。细腻敏锐的演奏,极具说服力;荡气回肠的音乐气氛,触动所有善良的灵魂。

阿什肯纳吉在1937年7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父亲是位卖艺钢琴师,擅长于即兴演奏。他四岁开始学琴,七岁已经上台演奏海顿的钢琴协奏曲。二次大战爆发时,全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音乐。一九五五年,他获得了“萧邦国际大赛”第二名;1956年获得“伊丽莎白皇后大赛”首奖,1962年更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柴可夫斯基大赛”冠军!

如果你有一个多愁善感的灵魂,萧邦的音乐会令你感到相逢恨晚;除了C小调圆舞曲之外,其他十八首珠玉般的圆舞曲也同样精彩,值得你细细品味欣赏。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