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一曲忆年华

文 · 潘耀田


引子(一)
唱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也被称为唱碟,在进化过程中,从最初的每分钟78转到每分钟45转、33.33转乃至不甚通行的16转,唱片的面积和音乐容量也逐渐增加了,因此后来便有大碟之称——这些都是黑胶唱片。现在的激光唱片——CD偶尔也被称为天碟、金碟以示与众不同。


引子(二)
在流行乐坛,这几年常听到“主打歌”一词。这是把一张CD里的某一首歌曲,在宣传上集中火力把它搞红,有时甚至一波接一波,一首接一首地干,因此一张CD里的第一手主打歌一旦红起来,便犹如三千宠爱在一身,买CD的人也往往冲着这一曲而来,至于其他的曲目,天可怜见,红不起来的,只好被视为一种充数的行为,虽然这些曲子在制作上不一定粗糙,这是商业行销手法的一种 ,愿者上钩,与人无关,也许有点可惜和无奈之感,但这就是现实。

其实,在还没有标榜主打歌的年代,一张唱片里的某些歌曲,也会因种种缘故脱颖而出的。背后也不一定有什么商业“阴谋”,一旦被大众喜爱便马上大红大紫,挡也挡不住,这也是现实。

对消费者来说,买东西当然希望物有所值,能够物超所值就更妙。只是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只能退一步来要求。必须说的是:买东西也涉及个人品味,没有一定的标准。可是当一个人一旦迷上(比喜欢的程度还多一点)一件事物时,总是千方百计,务求到手,这时所做的决定往往都在情理之外。例如:有人可以为一曲遍寻不同的版本,或只为一曲而买一张CD。买回来之后也只听此曲。手头上有好些CD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买的。


Morning Has BrokenIsland Records Ltd 842 350-2
第一次听这首歌距今已近三十年,是在本杂志老编的“行宫”里。那时的谭老编还是翩翩少年。和几个死党(包括雨果老总易有伍)同泡一室,臭味相投得不亦乐乎。有一次一位老外朋友远道而来送上这张Cat Steven的黑胶大碟。从此,这首歌便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一班常客也逐渐受到感染,先后都喜欢上这首歌。从大碟到小碟,一听几十年,每一次重温都在潜意识里分析,音乐细节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发现歌曲的呈现方式其实相当古典化。以Strophic形式(不同歌词配上重复的旋律)的主旋律为主体。中间安排了一段钢琴独奏过门,歌声在吉他和弦节奏以及行云流水般的钢琴经过句烘托下,显得非常有朝气,也把原来宗教歌曲的虔诚肃穆之感化为富有生活气息的亲切感。


哭砂(飞碟唱片UC-90143
从CD封面看来,主题歌(或主打歌?)应该是《让爱自由》,可是当年最流行的却是《哭砂》,后来陆续听到了其他的版本,但黄莺莺的原唱版还是无法取代的和最优秀的,这也许有几个原因:首先,旋律好是很重要的一个先天条件;再者,黄莺莺丝丝入扣的表情、老练的唱功加上丰富的音乐感,也是令听者投入的原因。录音效果和配乐则是使整个音响画面发挥出煽情效应的主因。


北京一夜(滚石唱片RD-1184
这十年所听的流行歌曲,大多数是由谭老编介绍的,这方面必须承认自己是后知后觉。幸亏,谭老编的情报不断,因此还不至于错过太多的好东西,谨此谢过!另外:谭老编所介绍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水平,《北京一夜》便是个好例子,至今我还常努力推荐给同好。

这首歌曲是很有特点和个性的,首先歌词便十分有趣,里头讲述的是老北京城里的一对古代情人的幽魂,基于某种并不言明的原因,女的在城内经年累月痴痴地等,男的则在城外夜夜枯侯城门开,而城门总是不开,等了整整一千年,还是不能相见,最终都成了“伤心的魂”。

个人觉得歌词很有意思,只是觉得其中的一句英文——“One Night in Beijing”有点造作。但唱腔部分则处理得很有新意,虽然这些京剧唱腔都是老调了,但把流行音乐盒老生及花旦唱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创见,更何况效果还非常之调和。

谭老编当初让我听这首歌,除了歌曲特别之外,其实还想以其音响效果来吓我,虽然其“阴谋”并未完全得逞,但老实说,录音还是很不错的。对这首歌(或其他很多歌曲),录音效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然也许我们对歌曲的感动会打点折扣。


结语
买一张CD只为了一首歌,听起来似乎不太符合经济效益,但若你曾有过买了一张CD而竟然没有一首音乐史满意的经验时,便可理解这也是一种福气。在音乐史上,一曲成名或一曲走天下的例子有的是:《生日快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友谊万岁》等等,不都是这样吗?无论如何,以上都是个人浅见,不是在做学问,看官们不必太认真对待,以免伤神。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