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激情的陕西民歌

文·【留弦阁主】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春秋战国时为秦地,所谓秦声楚音的“秦”字,就是今之陕西。陕西省地大物博,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南部秦岭与巴山间为汉江谷地,气候温暖湿润。北部为陕北高原,黄土广布,气候干燥,已接近内蒙古草原地带,因此南北间的音乐艺术风格,都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陕西的音乐腔调比起东南各省则显得高亢,激情而带着悲凉的气氛。

“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以对唱形式,问答出十二个月所开的花为词。河北、陕北、河南、辽宁等省都有各自较典型的曲调。此外,东北、华北地区还流行“反对花”,即以十二月对起倒推到正月,也颇具异趣。本唱片以板胡和小提琴的互相对答为主,板胡的演奏甚为得体,但打击乐太软弱,不够劲,有失陕北打击乐风采,后段用木琴演奏实在“札乱歌柄”,不对衬。

“兰花花”是五十年代的电影主题曲,电影剧本是林欢的作品,林欢是谁,武侠小说至尊,金庸是也。而金庸乃江南才子,除了天文地理、历史、佛学、政治无所不通外,鲜为人知者,他亦深谙音乐、舞蹈,而“兰花花”的歌词,非比一般民歌之寻常,故疑为金庸手笔。此曲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以叙事手法,分节歌唱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内容,成功地塑造出兰花花的形象。本唱片以笛子作前奏,管子吹奏主题旋律两次,后以变奏吹出首句,再还原主题后句,继以提琴的小过门衔接管子的三段式变奏,最后笛子重现前奏结束全曲。管子的表现不俗,音色园润,情感的表达恰当,忧郁而不颓丧,震音激动而不过火,十分耐听。

“信天游”演奏得非常好听,无论笛子、柳琴、小提琴、双簧管大提琴各乐器的主奏和转接时都很顺畅,伴奏方面在短短的四分钟内换了四种不同的节奏,但十分精简,全曲带给人一种既温馨又舒坦的感觉。实际上,原曲只有四个小短句罢了,但利用了各乐器的巧妙转接,以及发展乐段意境广阔而情深,才能达至以上的效果。

“信天游”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歌,也是中国唯一最真、最纯的民歌,因为它囿于陕北,东不过黄河、北未越长城,南止于午岭、西听至贺兰山,生于斯,传于斯,世代不息,至今累积歌曲约四百多首,但每一首都出自当地老百姓对环境、生活、宣泄而成,连歌名都没有,全数尽称“信天游”。它的风格与地理环境及当地人的特有口语息息相关。试想黄土高原一旦刮风,便是黄天、黄地、黄风、黄水,再加上连绵起伏的千沟万壑,置身其间,这与众同不同的景观,直觉上是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它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这黄土高原的特殊“个性”,千百年来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培育出他们特有的文化艺术和审美情趣。

第七首乐曲“脚夫调”和第十二首乐曲“赶牲灵”都是“信天游”之一。“脚夫调”流行在陕北绥德、米脂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而带悲凉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逼出门外,有家不能归的脚夫愤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本唱片的起始表现还蛮不错,但只奏一二遍后,接续而来的旋律竟然是河南民歌“一根扁担”的欢快乐曲,登时令人听得目瞪“耳”呆。

更有趣的是“绣荷包”,还写下了歌词“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圆……”这是周小燕的金曲,乃山西晋北民歌,不知为何跑到陕西来了,而第十一首乐曲“绣金匾”才是真正的陕西传统小调“绣荷包”,当初为了讨好毛泽东,才纂改歌词易名“绣金匾”。

民族民间民歌真是好听不好搅,一不小心,变成各大民族一家亲,皆大欢喜!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