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aikovsky: Serenades

文·【乐乐】


提起弦乐小夜曲,一般人会马上联想起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K 525),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也是此类作品不可不备的范畴。这曲子原欲名为弦乐组曲,后来定稿时却易为C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果将它与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作比较,前者无论从乐队编制、篇幅、张力、音乐内涵等都接近弦乐交响曲,而后者却是典型的室乐作品。据说老柴曾指定演奏此作品时,乐队越大越符合他的创作意图。

听过了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后,相信在乐团的编制上绝对符合作者原意。弦乐奏来丰美,色泽浓郁,音色对比强烈。且带着固有的“厚道”特质,一派“君临天下”的姿态。

Semyon Bychkov最近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同一首曲,不知是否依照作曲家的指示办事?听起出来一扫原在卡拉扬手上的沉重感,却多了一份朝气、冲劲,在音色上更显得清丽、明净、气氛上也没有背着那传统包袱的感觉,两者相比,一失一得,就看各位各的取舍了!

再举另一个例子,第三乐章中的悲歌(Eiegie),在卡氏手上,音乐十分压抑、灰暗,仿佛千头万绪的苦事往肚里咽。反观到了Bychkov手中,自有一份笃定、自信,这种差别在两代指挥家手中,表现出大异其趣的风貌,也许有人喜欢卡氏的手法,但也有人认为Bychkov的演绎也无不可,你认为如何呢?

此外,这张唱片中还有其他曲子如:Elgar的Introduction and Allegro for String, Barber的Agagio for String。

Bychkov以极清晰的手法将复杂的织体进行,细致的表现出来。尤以内声部的处理,甚至弓法的连与顿都历历可见。而他所固有的速度进行、节奏表现都使音乐奏来生龙活,充满动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Bychkov小夜曲,而不是作曲家的小夜曲,你的看法又如何呢?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