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卡拉扬音乐会
文 · 罗宾唐

2008年1月28日,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举行了一场“大师卡拉扬纪念音乐会”(Herbert von Karajan Memorial Concert),由小泽征尔指挥柏林爱乐团,联合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穆特,演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六十一、巴哈D小调第二号组曲作品一零零四选段萨拉邦德舞曲;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作品七十四。

这场音乐会的现场录像如今已录制成DVD和Blu-ray Disc 面市,新一代的制作全靠高科技支撑,所以朋友们大可不用去考虑成品的质与量,画质与音质绝对令人满意。现在我们该多注意的是成品的内容如何。

这场音乐会主要为纪念大师卡拉扬的百岁冥寿,主角人选非与卡爷关系密切不可,所以柏林爱乐舍其谁予?小泽征尔与穆特份属卡爷的学生,所以也顺理成章。至于音乐会的曲目也挑选了卡爷生前所好又深具特别意义的作品,这样才不负纪念的性质。此项盛事不仅号召了一批旧的团员,还包括一些已经退职的老团员回巢共襄,所以这次的柏林爱乐是老、中、新三代共聚一堂。

卡拉扬在世时期是指挥界里的明星,随着与卡拉扬同期的伯恩斯坦和苏堤爵士等老一辈的指挥相继去世,后一代指挥界中有谁可当指挥界的明星呢?还是由大家去推举吧。但我心目中的人选肯定是小泽征尔先生。数年前在维也纳歌剧院附近巧遇小泽先生,当时的他面容憔悴背佝偻,精神状况实在令人担心。可喜的是如今的小泽先生神态已回复大勇且容光焕发,实在令人欣慰。我们可期待小泽先生的风采能长期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小泽征尔

老柴的《悲怆》是卡爷在世时众多交响曲中演、录得最多次的作品。小泽征尔选了《悲怆》来作为纪念他的挽歌,可说是慰藉卡爷的在天之灵。老柴曾说过这首交响曲的构图其实就是“生活”。生活上充满激情和冲动,有自信、渴望和行动;有爱情的喜悦,同时又有失望、无奈和死亡。第四乐章悲怆的慢板,音乐充满悲伤、苦闷,在绝望中极力挣扎。一声锣响有如丧钟催命,三支长号和一支低音号奏出绝望的呼唤而进入尾声,尾声部悲伤主题构成无限凄寂的结束。这个末乐章有人形容为老柴的安魂曲,而小泽先生肯定也是以它来悼念亡师。

小泽征尔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才华横溢的指挥大师,先天具备作为一位优秀指挥家所应有的全部素质。他具有极其敏锐的听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高超的指挥技巧、丰富的音乐感和果断而热情的精神。指挥风格非常热烈生动而又充满朝气、激情和强烈的感染力。举手投足之间加上头部的表情都充满了音乐的迷人魅力。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他手上有如小菜一碟,真正的功力表演大家可在《悲怆》中大饱眼福。《悲怆》开头,深沉的低音衬托住巴松管的旋律再带出中音提琴一段十八小节的序奏,小泽就像一位玄功已达化境的世外高人,两手缓慢挥动之间,音乐就好似被他的双手给吸了出来一样,感觉音乐好玄又好听。如此情景肯定会震慑住许多观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一位主角 穆特(Anne-Sophie Mutter)。 穆特给人的感觉是聪敏而略带冷峻,她在舞台上的形象富有魅力且迷人,习惯穿着无肩带晚礼服演奏是她的特色,而不同花纹与颜色的晚礼服都凸显了她优雅的风采。

穆特

穆特和柏林爱乐首次合作演释贝多芬协奏曲可追塑至三十年前的1979年, 三十年时光的磨练使穆特的琴艺变化巨大。当晚的演奏非常自然、情感流露,音准与乐句精确严谨,充满了旺盛活力和无尽能量的演奏在快板乐章中的表现令人惊叹,慢板乐段又是如此抒情流畅。

穆特先后拥有三把名琴,现在经常演奏的便是她最心爱的一把制作于1710年的斯特拉迪瓦里,这把琴音色非常漂亮,渗透力强,尤其是G弦特别洪亮迷人。穆特的琴声在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当中独具一格,她的琴声宏大而饱满,丝毫不让须眉,具有德国式的份量感又有一种凝练质感,美丽的音色听来犹如丝绸般平滑柔顺,又有如粘稠均匀的牛乳般入口香甜的感觉。变化多端的运弓和揉弦产生壮丽多姿的音色,音乐线条的塑造和乐句的处理屡有新意,彰显一派大师风范。

观看穆特在现场演奏中对音乐细节精雕细琢的认真精神,让人不期然地想起她的恩师卡拉扬。

可列入神童行列的穆特,七岁参加了德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以最年幼且才华出众而摘取桂冠。1976年在琉森艺术节上献艺,卡拉扬无意中听到她的演奏,激赏之余就安排她到柏林进行一次试奏。试奏会上卡拉扬要求她演奏巴哈的D小调第二号组曲的夏康舞曲,接着又要求穆特演奏莫扎特第三号协奏曲的两个乐章。试奏完毕,卡拉扬如获至宝般欣喜,结果促成了1977年的萨尔斯堡音乐节上演奏了莫扎特这首G大调第三号协奏曲。

之后,在卡拉扬安排下与DG公司合作录制了她的首张处女作——莫扎特的G大调和A大调两首协奏曲。那张唱片封面上的照片是稚气未脱、脸颊红润的十四岁少女穆特,手持琴弓与年龄比她大五倍、风度翩翩的大师卡拉扬正在对话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加上穆特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录制于1979年9月。这个录音堪称经典,七十年代的卡拉扬与柏林爱乐这个组合正值巅峰,两者在音乐的阐释上最是得心应手,穆特这个录音能获佳绩应属理所当然之事。此时穆特才十六岁,以初生犊子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屹立于卡拉扬与柏林爱乐面前,贝多芬协奏曲证明了她的能耐。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之声保持一贯的厚重但不影响音乐织体的清晰,全奏时饱满辉煌却又不掩盖独奏的声音。唯一让我们会心一笑的就是大师与柏林爱乐都尽心尽力地在迁就着小妮子的表现。

录完贝多芬协奏曲之后,卡拉扬与穆特在1980年这一整年内一起同台演出了九次之多。从此穆特成为卡拉扬最心爱的小提琴演奏家,大师对她的钟爱之情有如慈父对女儿般无微不至。往后卡拉扬所指挥的音乐会和录音里便不再有其它小提琴家出现,两人保持住频密的合作关系达十三年之久,直至大师往生天国。他们把各大主要小提琴协奏曲都录制了唱片。如今已收辑为中价盒装版出售。卡拉扬对穆特的发掘和提拔乃当年乐坛广为人知的趣事之一。卡拉扬对穆特极为欣赏且极力提拔,而穆特对卡拉扬更是爱戴备至,各方面都深受大师的影响,包括音乐以外的兴趣和习惯等,穆特都跟随有样学样。

十六岁拉奏的贝多芬,在乐曲的诠释上恐怕还是直觉多过经验吧。从初登舞台到今天的三十年时间,穆特大大拓宽了自身的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幅度,孕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早年她演奏的只是有限的几部小提琴作品,一直到十七、八岁结束了学习阶段,才开始演奏一些有份量的协奏曲,并深受卡拉扬大师的影响。

穆特的少年得志和在卡拉扬的影响下塑造出来的自信及严谨的好声誉(除了对其两度婚姻略有微言之外),使她立足于现代演奏的最前沿且成为核心人物。1998年,她利用整年的时间致力于贝多芬的所有小提琴作品演奏会,包括协奏曲和所有奏鸣曲,一共接近九十场的世界巡演音乐会和录音工程。这项创举使她获奖无数,声誉扶摇直上,成为现今小提琴演奏家群中的大师级人物。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