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听几场音乐会

文·【子旋】

音乐乃发烧最高境界
曾不止一次听人说,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再现音乐会现场。

这就是发烧的终极理念?在我看来就和柏拉图“人就是没有毛的两条腿动物”的论断同样惊世骇俗,因为都试图用简单的话浓缩宇宙间最复杂的事物。

撇开发烧友高烧不止的“病因”不谈,多听现场音乐会肯定是往发烧户头里下的最佳投资。本地每年举行的音乐会不下几百场,其中称得上世界级的演出少说也有十几个。家门口摆的艺术盛筵再好,去不去赴宴还得看各人的艺缘。可惜,有些发烧友就是多年不听音乐会,觉得不如买CD听划得来。

这真可惜了我们坐拥的世界级艺术中心Esplanade。诚然,坐在豪华音乐厅听世界一流大师演奏,代价不菲,小弟却被谭舵主一段肺腑之言打动。几年前他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想听一场音乐会,折腾奔波,一票难求。因此说:“有了这次经历,只要国外著名乐团来新演出,即使三个月不吃晚餐,都要买票一看!原因是即使到了该乐团大本营,也不一定刚好碰上音乐会,就算有音乐会,也不一定能买到票!”小弟没练过“辟谷”,三个月不吃晚餐受不了,但不介意牺牲美食换来音乐会听。

让小弟惭愧的是,整个2005年度里我只听了区区5场音乐会,按时间顺序是1月由新加坡华乐团主办的《永远的邓丽君》,5月新加坡艺术节《费城交响乐团音乐会》,8月《狮城京师丝竹韵音乐会》,以及11月《高曼华独唱音乐会》,6月还听了一场试验音乐话剧,可惜不明白在讲什么。仔细一看,嗨!东西方音乐兼顾,古典与民乐各半,阵容也是从院校水准到世界顶级,正好可以凑成一文来谈谈了。

Hi-Fi不比现场过瘾
在新加坡大会堂出席《永远的邓丽君》演唱会最Hi-Fi,因为演唱者是集发烧友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的黄红英。关于黄红英的歌声如何好听,本刊几位大主笔的描述声情并茂,美滋多汁,小弟不想鹦鹉学舌了。我只想掏心肝劝一句,真爱听黄红英歌声的乐友,一定得找机会聆听本尊的现场歌喉,即便是听LP也不如现场过瘾。这就像看油画一样,印刷再精美的画册,也不如去到美术馆看原作,那种笔触的细腻生动,油彩的凹凸质感,是任何高科技印刷技术也难再现的。


听著名指挥艾森巴哈(Christoph Eschenbach)带领著名的“费城之声”演奏莫扎特双簧管协奏曲和马勒第5交响曲,对我而言是接受了一场古典音乐的洗礼。本来笔者的古典音乐水平只属于入门。记得从前读书时一架晶体管收音机伴随我温习功课到半夜,每晚最后半小时的节目是介绍如何欣赏古典音乐的启蒙节目。说是启蒙,素质却一点不含糊,内容编撰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们,选播的都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 施特劳斯等最动听的曲子,还穿插了一个个音乐家生平轶事。那是我对古典音乐圣堂最初的惊鸿一瞥;后来在狮城买了第一套Sony套装CD机,天天拿台湾出的《古典之门》来炖汤恶补。这套CD不但一网打尽古典音乐精华,每支选曲还附有简短介绍,我因此知道了交响乐、室内乐、巴洛克音乐、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有什么不同,这情况就有点像中国人开始分得清“洋人”中的德人、英人、俄人、意人和荷人的面孔并非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马勒第5交响曲演奏时间长逾70分钟,很考验耐心。据说此公喜欢唐诗的意境,曾在《大地之歌》中引用李白,王维和孟浩然的诗句,当然是德文翻译。光凭这点就觉得马勒老兄比较可亲。艾森巴哈指挥的马勒第5,虽然偶有沉闷,但庞大华美的构架下,浓烈的彩度和空灵的意境交相呼应,清纯孤高的竖琴呼应着提琴阵群的华丽宏阔,嘹亮的木管和铜管乐煽情十足,铜钹的轻击更像幽谷隐寺传来的瓦钵互叩,我一下明白Hi-Fi 老雀们试图在超高频乐域再现的是什么效果了。演出结束时,在观众如雷般鼓动的掌声中,我突然有一种出奇兴奋感,就想大叫“我听懂古典交响乐了!”

相比于深奥博大的马勒第5,听丝竹乐就轻松多了,像从色彩浓烈的宫廷油画转到清淡的水墨小品。想当年无所事事的年少时代,也曾拉两下二胡,打几下扬琴,吹两口笛子,虽然纯属玩票性质,到底也算和华乐器有过肌肤之亲,不像西洋乐器,除了钢琴和小提琴外,其他乐器一个手指都没碰染过,情感上生疏了点。《狮城京师丝竹韵音乐会》的演员都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人物,演出却一丝不苟,弓弦娴熟,实力不弱。更主要的是,那些熟悉的旋律听起来特别亲切,如弦乐五重奏《牧羊曲》、《阳关三叠》、二胡独奏《兰花花叙事曲》、琵琶独奏《霸王卸甲》,以及唢呐独奏《山东大鼓》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乐曲。

最后是高曼华独唱音乐会。她大概是现今西方歌剧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演员了,只要看她主演过的长长剧目单就明白:《茶花女》、《蝴蝶夫人》、《图兰朵》、《拉美莫地露齐亚》、《奥赛罗》等等。我向来听不太懂西方歌剧咏叹调,但听高曼华演唱,却乐得享受其高入云霄的花腔,当她拼足全力迸唱出最高音阶时,我下意识地朝天花望一眼,想目追那穿透厅穹直上云霄的声波;我也惊艳于她在西方古典和华族民歌之间信步自如的来回穿梭,而且发现自己更喜欢听她唱民歌。让我吃惊的是,谢幕返场时,高曼华竟然加唱了一曲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听花腔女高音唱革命京剧“样板戏”,亦是一绝!

听音乐可以提升发烧水平
好的音乐会真让人回味无穷。若认真地论起来,音乐会也是Hi-Fi 的终极“母盘”。这似乎又回到我们开头的命题,那将是永远没有定解的趣味题,但无论阁下是深有同感或洒笑摇头,都不会否认听音乐会是一件高雅享受,和出国游山玩水、享用美味佳肴、约情人花前月下等等,同属爱因斯坦相对论里能让时间变短的快怡美事。

如果阁下也同意“发烧”不单是训练金耳朵那么简单,更是艺术修养的提升,那么多听现场音乐会,正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好方法,这和多看世界名画原作是提高美术鉴赏水平的不二法宝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从前老北京珠宝行的掌柜训练晚生辨识赝品的密法,是从小让他们看真货,而且只看真货,绝不碰赝品一下。由于天天馈以稀世珍品,天长日久的沁濡,对真正的珠宝就产生一种第六感似的敏锐,一遇到赝品浑身细胞自然反应,所以假货绝逃不脱他们的眼睛。我们要提升自己发烧水准,不是也该常常去现场音乐会这个“艺术珠宝行”多沁濡呢?
好,我在此立下目标,今年最少听10场音乐会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