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

文·【阿狂】


在发烧圈中,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Classic Compact Discs LSOCD 6006)是张家喻户晓、盛名远播的发烧天碟,甚至已达到发烧友若还没拥有这张天碟便不敢邀请他人上门听音乐的地步,真是夸张。

不论是否拥有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我想,做为一个发烧友最起码的资格应该是曾经“听过”这张天碟的大名,这才算是Hi-Fi白带的入门者。

除了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之外,Mr Harry Belafonte还有另一张“不甚出名”的天碟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第一张At Carnegie Hall录于1959,这一张Returns To Carnegie Hall则录于1960年2月5日,可谓是“打铁趁热”之作。两者都是由Bob Simpson录制的,都是达到录音水平最高境界的天碟。

奇怪的是,两套天碟的“身世”背景和“经手人”虽然相同,但其“碟运”遭遇却迳庭相异。大哥At Carnegie Hall大红大紫,唱片数量卖到不清不楚,举世拥趸多到连恒河岸上的沙数也不能相比。但小弟Returns To Carnegie Hall却平淡终身,虽不至于落魄到门可罗雀的惨淡地步,但与大哥门前车水马龙的盛况完全不能相比。两张素质相若的天碟却有着戏剧性的不同结局,确实令人诧异,也令人唏叹。

我拥有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的LP唱片已有多时。我曾经把At Carnegie Hall和Returns To Carnegie Hall仔细比较,发觉两套LP唱片在录音上相差不大,各有千秋。不过,At Carnegie Hall录有多首常青名曲,如Day'O',Jamaica Farewell,Danny Boy,When The Sant Go Marching In和举世闻名的Metilda。相形之下,Returns To Carnegie Hall所收录的金曲便少很多。少了耳熟能详的金曲陪衬,或许便是Returns To Carnegie Hall少了许多Uncle Sam捧场的原因。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却有一个特色,即是这个Live Concert除了Belafonte演唱之外,还有不同艺人同台助唱,与At Carnegie Hall里Belafonte全场独唱的情况不一样。

听完Returns to Carnegie Hall后,小弟斗胆敢“拍烂”心口,保证这“续集”和“第一集”的Carnegie Hall CD同样的精彩,同样是我辈发烧友必须珍藏的镇山之宝。

我手头的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是Classic Compact Discs的24K金版本(与第一集的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师出同门),录音效果绝对是天碟级数。兹将我心目中最赞赏的几首曲介绍给发烧众生。

第一首:Jump Down Spin Around(2:35):这首曲子是由Belafonte和他的伴唱小组The Belafonte Folk Singers一起合唱的“餐前小菜”。全曲长仅2分35秒。开头由Belafonte独唱,此君的舌头和Towards The Rising Sun(Ravi Shankar & Friends)里那位拍打Tabla的印度朋友一样长。虽然节奏快速而且是Acapella的清唱,Belafonte却能清清楚楚地在一片千军万马中把每一个字唱出,其发音清晰铿锵,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实在令人叹为观止。Belafonte清唱一小段之后,伴唱小组即加入战团开口齐唱。几十个人在台上现场用清唱方式,把这首Jump Down Spin Around的每一个字,每一段旋律,非常清晰,非常有节奏感地传递到整个Carnegie Hall的每个角落,触动每个观众的心弦。要注意的是,如果阁下的Hi-Fi系统调校得宜,Belafonte和他的Folk Singers的声音发音点准确,但发出的声音却在Carnegie Hall 里呈现出一个高耸宽广的音场。曲罢,观众热烈的拍掌声,更非常传神,非常Grand地被录音师Bob Simpson捕捉住。在第一集的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里,某些片段的观众掌声稍有平面偏硬的现象。在第二集里,Bob精益求精,把掌握到的经验发挥到淋漓尽致。因此,第二集里的观众掌声便稍微松化,较有弹性,也带有较多的空气感。无论如何,第二集的序曲已清楚地告诉发烧朋友们,这是一张天碟中的天碟。不识货者只能自叹倒霉,与他人无关。

第五首:Vaichazkem(2:22):这首曲子的曲名该如何发音,我不晓得。但是,我所有认识“红毛字”的朋友看了也同样摇头,大叹“好深”啊。我想,这曲名很可能是个希伯莱文翻译过来的,因为这是首以色列歌曲。

Anyway,曲名的发音是语文学家的事,与发烧友无关。我要说的这首Vaichazkem(不甘心者尽可再尝试发音一次)也是一首无伴奏的清唱曲子(怎么啦,请乐队是很贵的事吗?),演唱者是一个叫The Chad Mitchell Trio的三人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年纪都很轻,且剪了一个陆军式的超短Crew Cut头,外表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要忘记,1960s是一嬉皮士的年代,每个自认脑子里有墨水和时髦的青年都蓄一头长达腰部的长发)。这三个毛头小子的歌唱造诣不凡,在Vaichazkem(有志者不妨再尝试发音多一次)里,他们那水乳交融的和声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三个年青小伙子站在麦克风前一字排开,张口唱歌时的发音点历历在目。夸张地说,有些发烧友可能会发誓说三人的发音口型大小不一。无论如何,喜欢炫耀发烧器材结象力的朋友不妨先用这首曲子来验定家中器材水平后,才广邀朋友上门踢馆。

第九首:A Hole in the Bucket:这是Belafonte和黑人女歌手Odetta的对口唱。Odetta的歌声充满力量和冲劲,喜不喜欢这类Power Punch的朋友们都会对Odetta“一曲难忘”。在A Hole in the Bucket里,Belafonte和Odetta有精湛鬼马的演出。歌曲本身趣味盎然,Belafonte的唱功幽默,再加上录音生动自然,使观众(或者在家中用高级器材的发烧友)能清楚地“看到”两人在台上一来一往的交锋对唱。从听音乐的观点来看,这首曲子确实是一个轻松的催化剂,听后,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第十七首:Old King Cole(5:00):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连我家三个小孩都能哼出其曲词。这首曲子由Belafonte领唱,Belafonte Folk Singers伴唱。Belafonte站在舞台正中,而The Folk Singers则站在Belafonte后边向右一字排开。乐队则在后台稍左的地方。这首曲和第18首的录音水平最高,堪称是整张CD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传世名曲。Old King Cole里也有一些轻松鬼马的场面,例如Folk Singers成员故意与Belafonte捣蛋,使他不能一气呵成的唱完Old King Cole,而Belafonte在被“激怒”之后,转身走到后边Folk Singers的位置上去“臭骂”他们一顿的情景,通过Bob Simpson的高超录音技术,让发烧友能躲在冷气发烧房中大饱“眼福”。这是一首令人大开眼界的歌曲,另一首能令发烧友眼睛吃“冰淇淋”的曲子则是下一首。

第十八首:La Bamba(8:06):这是首热闹无比群心战奋的喧闹曲子。不过,曲子开始时数分钟却非常宁静,只有Belafonte的多情歌声和几把伴奏的乐器声。其中伴奏的笛子充满了空气感。发烧友在听这一小段时若不能察觉笛子声的空气感,则大事不好咯。此外,另外一把伴奏小提琴声也应该是稍带娇艳委婉的。如果小提琴声听来木口木脸、毫无表情时,也是万事俱休矣。情歌唱完时,将尽未尽之余,突然奇峰突起,音乐一转,变为非常喧闹欢乐的嘉年华会。一班歌手乐手俱在台上大跳墨西哥舞,其中有个家伙在兴奋之余,嘟起嘴巴吹出几段高耸入云,几乎能冲破耳膜的口哨声。发烧友若无法在家中感染到口哨吹起时,耳膜有些震荡的感觉,是器材不济或调校不佳的凶兆矣,此时不宜邀Hi-Fi友上门,以免引狼如室,坏了名誉。在我家中,不仅眼睛能大吃冰淇淋,“看”到众生相在舞台上跳来跳去,当口哨声响起时,还本能地用双手去掩住耳朵。但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还能听到Belafonte在舞台上跳来跳去的脚步声(他老兄大概穿了镶有铁片的鞋子)。我不是在吹嘘家中的发烧器材如何了得,而是说这张发烧天碟,才是真正不得了的好东西。我曾在老编家中欣赏到他的大力后级Rowland 8推Watt Puppy System 5.1时,所制造出那种剧力万钧的现场气氛与感染力,比我家中的器材还要热闹十分。因此,器材越高班,用这张天碟所制造出来的效果也越高超。

这张24K金CD不过数十元而已,有心的发烧友不妨破小财去购买一张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试试看,是否能体验到Hi-Fi仙境的效果。

对于已拥有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的发烧友,我大力推荐您再购买Belafonte Returns To Carnegie Hall。理由很简单,他日华山论剑时,因没有听过这张CD而在众发烧友面前丢脸,是很令人难受的糗事呀!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