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

文·【阿狂】


人生的际遇有时难以预料。在学生时代常在电台节目中听到许多好歌,其中某些歌曲至今不能忘怀,“兰花花”便是其中的一首。后来人事几番更新,电台也改朝换代数轮,屈指一算,几近30年未曾再听过“兰花花”。

日前到“百胜楼”碰运气,信步走到其中一家商店浏览,一眼便看到一张“雨果”的CD,封面的图案甚为古雅,上面赫然题了“兰花花”三字。顿时昔日学生时代的“城南旧事”,仿佛有若镜花水月般又在眼前浮现。30年的往事岂可不圆?遂速速买下CD回家聆听可也。

回家暖了器材之后,随即把CD放入CD机播唱。当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曲调从喇叭流泻而下时,30年的时光似乎又倒流了,那么多的从前,那么多的别后,又一下子翻上心头……

摊开CD小册子,发现录音日期是1991年11月,而CD则在1993年发行。据说早些时候此CD因某些原因无法进口,因此迟至最近才能与本地的听众见面。无论如何,迟来总好过不来。因为“兰花花”CD的演绎与录音俱佳,是听民谣小调与讲究录音效果的发烧友必须手备一张的精品。正当我喜滋滋地准备动手写CD评介时,老友耀田却告之老编数日前已在早报周刊中抢先一步介绍了这张“兰花花”CD。虽被拔了头筹,我想,好的东西不妨多番推荐,以达到普及和广益发烧众生的善果。

“兰花花”CD共录有20首曲子,都是陕北民歌中的精典。演唱的都是中国国家级的著名歌唱家,例如冯健雪、员恩凤、马子清、杨巧、于桂荣和张智斌。所灌录的陕北名曲包括“女儿歌”(老编的最爱)、“兰花花”、“泪蛋蛋泡在沙蒿林”,“五哥放羊”、“走西口”、“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等等。其中,最深得我心的是“兰花花”、“泪蛋蛋泡在沙蒿林”、“走西口”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这四首曲子的演绎与录音精彩绝伦,听后令人有绕梁三日之感。

在聆听“兰花花”CD时我刚好也正在试测Wadia的最新CD机830,颇有红花绿叶之妙,CD中各首曲子因此听来格外动听悦耳。

前文说过在30年前时常从电台的广播中听到“兰花花”。印象中是由一位花腔女高音演唱,颇有文艺气息。唱到激情之处,女高音也流露了凄惨动人的情怀。从此,每每午夜梦回时分便听到女高音那有若情牵的歌声。

在雨果的CD里,“兰花花”是由杨巧独唱。杨巧的歌声自成一格,带有浓厚的陕北腔韵,唱“兰花花”时感情细腻丰富。多听几回之后,旧日魂萦梦牵的女高音印象逐渐淡化,已被杨巧取代矣……

“兰花花”开始时中间稍左处有一把笛子领奏。若您的器材校调适中,便可察觉到笛子声音的质感结实清脆,在笛声上扬之余还带有大量的空气感。为杨巧伴奏的是一支小型华乐队,从皇帝位看去,除了笛子在中间稍左之外,尚有扬琴(中间稍前)、二胡(左边)、高胡(二胡右边)、笙(高胡右边)、此外还有琵琶与一些弹拔乐器(扬琴右边)、唢呐(琵琶右边)、木鱼(琵琶右边稍后)、大革胡(或大提琴,在琵琶之后)、倍大革胡(或低音大提琴、在唢呐之后)。而歌唱家杨巧便站在中间稍前的地方唱出兰花花。

有一晚老友耀田光临寒舍,两杯下肚后便去发烧房听歌。我先播放“兰花花”,听后,耀田转过头来说,杨巧确实唱得非常好。此话深得我心。除了“兰花花”之外,我也非常喜欢马子清唱的“走西口”。如果说杨巧的“兰花花”带浓烈的陕北“土”味、那马子清唱“走西口”时的唱腔更是“老土”得可爱,纯朴的民风与韵味,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兰花花”里的男歌唱家只有一位张智斌,有些阴盛阳衰的现象。但张智斌一柱擎天,以独特的陕北唱腔唱出“泪蛋蛋泡在沙蒿林”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两首令人回味无穷的绝颂。

“泪蛋蛋泡在沙蒿林”开首时右边的两下大鼓声,气势非凡,再下来几下鼓槌敲击鼓边的结实清脆声,质感与定位都带有鲜明惊人的现场感,令人感觉到大鼓仿佛就放在眼前。用Genesis 1大喇叭与大功率后级的发烧朋友播放这首曲子时有何效果,实在令我感到好奇。除了右边大鼓在开首时有雄伟的气势之外,尚有一面铜锣和一双小铜钹在中间偏左的地方适时伴奏。如果锣与钹的声音不能清楚分辨的话,那发烧友的器材便可以收山了。张智斌的中气十足,声音嘹亮畅扬,发烧友在听后不为所动者几希矣。

我原本还想多写几千字来颂扬“兰花花”这张CD,因为这年头演绎与录音俱佳的CD似乎已经卖少见少。我与老编近来非常努力去搜寻天碟,以便介绍给读者,只可惜大多数的CD听来像是垃圾,实在没有信心推荐给有耳朵的读者。因此,在无意中寻获“兰花花”时的喜悦心情实在无法形容。不过,回心一想,画公仔无须画出肠,且让有心有缘的发烧友自己去发掘这张CD的好处吧!

最后,我忍不住口痒痒地说,不论从听歌、录音或怀旧的角度,这是非买不可的天碟,是我和老编几经辛苦从垃圾堆中发掘到的宝物,千万不要对不起我们啊!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