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i Shanker & Friends
Towards the Rising Sun

文·【阿狂】



喜欢听另类音乐而又时常Show off音响器材的发烧同仁们,我这一期介绍一张很“特别”的发烧CD,让您的热度继续上升。

除了对印度音乐有兴趣的朋友外,很少人会认识Ravi Shankar这个人。其实此人不仅在印度古典音乐乐坛上是教父级的大师人物,他也曾和一些爵士乐队与交响乐队合作灌录CD,获得不少好评。

多年前Ravi Shankar曾来新加坡献艺,可惜我当时因俗事缠身,无法抽空出席他的音乐会。不过,老友耀田则曾为音乐会的座上客,见识过Ravi Shanjar的Sitar(一种传统的印度弹拨乐器)绝技。

不过,无法出席Ravi Shankar音乐会,见识到大师神技的发烧友且不必捶胸顿足,我这里慎重地向您推荐一张同样会令人难忘的Ravi Shankar CD。CD名曰“Ravi Shankar & Friends-Towards the Rising Sun”(DGG 449 599-2)。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Ravi Shankar与一班朋友以日本音乐为主题所灌制的录音。打开CD小册子一看,发现录音的年代是1978年,于1981年才转录为CD。1978年还是黑胶长寿(LP)唱片的年代,那些还拥有这张LP的发烧友您这回可发达了,因为CD的录音效果之佳,令我听到双眼暴突下巴掉到地上去。CD已有如此惊人的录音效果,LP又能更上几层楼?Mama,我实在不敢想像!看来我必须加把劲,E-mail去美国和英国请那些专门收集二手LP的“剥削户”帮我找一张新净的LP来印证一下。(主编按:嘻!嘻!我有!!)

Towards The Rising Sun的CD录有6首曲子,全长69分19秒。其中,深得我心的是前四首。最后两首“Tribute To Nippon” ( 13分20秒)和“Homage To Baba Allauddin”( 23分35秒),则口水多过茶,得失眠症的发烧友可听这两首“催眠曲”,或许可以省下去看专科医生的费用。

“Track One"Padhasapa”(8分40秒)是由十三根弦组成的日本古筝Koto的独奏。由于录音师的技术了得,这首Koto独奏的曲子的真实感达到惊人的地步。播放此曲时(其实播放许多CD亦须如此),应熄去全部灯光,只在两个Speakers的后墙中间点燃一盏小黄灯,让视觉上进入一个有Focus但又不为周遭不必要的杂光分神的音响世界。炮制了一个稍暗但视听感觉集中的聆听环境后,再听这首Koto独奏曲,便能“看”到独奏者坐在中间,Koto在离地约三尺的地方打横放着。当琴声响起,发烧友面前便会幻出音乐家在眼前整十尺的地方悠然自得地抚琴弹奏。由于录音效果超卓,发烧友会在第41秒,1分6秒与1分36秒时听到独奏家的手指弹触或按到Koto琴面时的“得的”声响。我聆听此曲时,刚好用了Transparent Cable的MusicLink Ultra讯号线(见本期的试测报告),由于此线的分析力与重播质感能力超强,独奏家的指甲弹拨Koto琴弦时的声响质感特别强烈,弹拨点可谓历历在目。在7分59秒和8分28秒之间,由于曲子发展到大高潮阶段,独奏家已进入忘我境界,左手大力弹拨低音琴弦,发出动态颇大的声响,那几下大力弹拨,几乎令我的Rogers LS 3/5a Limited Edition Classic拍边,确实是Hi-Fi之至。

Track 2是一首长达4分59秒的印度鼓Tabla的独奏。Tabla是一套一大一小的印度鼓,可以发出千变万化的音色。乐曲开始的第三秒,发烧友可以听见鼓手大力吸入一口气后,便开声发出一段40秒左右的“定定当当”的清唱。此君的舌头扭转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若有人举办长气骂人比赛,他肯定得冠军。鼓手一口气呢喃了40秒之后,便开始用手拍出一段快速无伦,高低有致变化多端的鼓声。我一共试过6、7种不同的讯号线,最后发现Transparent Cable的MusicLink Ultra在播放这一段鼓乐上把其他的讯号线杀到大败而逃。用上MusicLink Ultra,鼓手的手指在拍击小鼓时的落指点粒粒清晰无比(对不起,我绞尽脑汁,实在无法找出比“粒粒”更为传神的形容词),落指处鼓声大小轻重的变化历历在目。这首曲子即将取代我一向赖以吃糊的“Tangos”钢琴曲CD,成为测试器材线材的分析力与瞬变的最新“鉴本盘”。

Track 3是一首大杂烩,计有Koto,Shakuhachi (日本洞箫尺八),Sita,Tabla和Tanpura(多为伴奏用的印度弹拨乐器)。曲子开始的时侯,Koto先弹出一段序曲,接着尺八承接曲子的发展,吹出一段动人心弦的乐段,之后,Ravi Shankar的Sita便独挑大梁地弹出一段日本味浓烈的乐段。间中,Tabla亦不甘寂寞地打出许多节奏感强烈的鼓声助兴。在我的Hi-Fi系统上,我可以“看”到众乐手席地而坐。其中只有Tabla坐在较高的Platform上,其余者皆坐在较低的Platform上。坐在皇帝位上放眼看去,Koto在左手边较前的位置,尺八则坐在Koto手右边稍后的地方,Tabla的位置在中间更后一点的地方,Tabla右边则是Sita,位置稍前,Sita右边是Tanpura,位置更前一些。五件乐器呈半扇形一字儿排开,如附图所示。其中,除了Tabla的发音点离地约两尺半,其余的乐器的发音点皆离地约两尺左右。发烧友的Hi-Fi系统若调校理想的话,应该很轻易地便取得上述音场与定位。

整张CD里其实最深得我心的是第四首尺八的独奏曲“Namah Shivaya”。在此曲中,乐手坐在中间稍右的地方,整支日本洞箫则以45度的高度向左边斜斜下伸。当乐手吹箫时,可以“看”到呼吸声是在中间稍右的地方出现,而箫声则在中间稍左和稍低的地方出现。这首曲子意境深沉,非常有古意,而吹箫者的技术一流,真的是吹到荡气回肠,令人回味不已。曲子中间有一段快速的乐段,Tabla亦发声助阵,鼓手的位置在中间偏左和稍后的地方与箫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呼应,煞是有趣。

我罗哩罗唆地写了几千字,目的只是想告诉你这张CD的伟大之处。
这张LP早在1978出炉。我却迟至1998,廿年后才遇上它的CD版本。在痛惜这廿年与这张天碟失之交臂而白白让岁月蹉跎之时,
难免会感情泛滥,不由自主地多写几个字以抒发心中的情怀。

不过,年纪较轻的发烧友则无须空等20年,
尽可即日购买此CD来试测或Show Off您的HiFi系统的威力。

至于我,早已决定再购买多一张CD作为后备之用。
由于此CD的音乐属于“冷门货”之类,市面上的货源应该不多,卖完之后,唱片商在抹干冷汗之后会不会再进货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有心的发烧友不妨趁早出击,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