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唱会侧记

林安咛“感恩的心”

文 · 子旋

狮城 “走宝”到香港的“雨果”老易(走出国门去海外发展之国宝人才),阔别一年后又回到狮城,为我们带来“雨果”最新唱片《感恩的心》。

2007年3月25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礼堂。老易和《感恩的心》歌手林安咛出席“《感恩的心》CD谈唱会”,特邀嘉宾还有林安咛的歌唱导师张泛先生。

林安咛虽是首次与“雨果”合作,但她并非突然冒出来的菜鸟,她早在80年代就活跃于本地流行歌坛,当天出席谈唱会的观众,不少就是她当年的歌迷。

林安咛显然是位性情中人,谈到自己坎坷而多彩的人生经历,往往令观众动容。她受到的磨难不少,朋友也很多——我指的是那种患难见真情的朋友。也许是历经沧桑的缘故,她的歌声略带一种内敛的深沉,交织着重获新生的感恩。

林安咛小姐在观众热情地鼓励之下,现场一连唱了好几只曲子。她唱得十分用心,按老易的说法是 “现场考试合格”。然而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场地有太多的回音,大大削弱了聆听效果, 从发烧友的角度看显然难以满足。

为了给本地“雨果”迷有个交待,我特地在谈唱会结束后采访老易,提出了发烧友关心的几个问题,例如从发烧角度看本张CD有什么特点? 林安咛这位 “新发掘”的本地老歌手和老易从前发掘的几位天字号歌手如黄红英、张杏月、扬小琳等相比有什么特色等等。老易知道我这是为《视听艺术》撰写特稿,所以对小弟的提问是有问必答,有时怕我听不清楚还拿过笔来亲自写,突显了大师平易近人的一面。

老易认为林安咛是为很有特色的新加坡歌手,身上带有其他歌手难得一见的多元文化色彩。她的咬字较松,听起来很舒适。高音区不是特别明亮,对发烧友来说,或许会觉得缺少让人乍听之下就无比惊艳的“霎耳娇”,但却胜在耐听,更重要的是她的歌声能触动人心。

这张专辑和“雨果”早年推出大受发烧友欢迎的几张CD有所不同。它的张力没那么强烈,听起来平和安详,从风格上看,或许可以比喻为一幅清丽的水彩画, 典雅而隽永。录音采用了高规格的192kHz/24bit制式,密度和清晰度极高。

CD效果究竟如何还得细细品味才知道。听《感恩的心》,用小功率胆机正可以发挥用武之地。没有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故而声量不必扭得太大,夜深人静时分更好,是属于“越夜越精彩”、需独自品味的红酿。

让人惊喜的是唱片保留了“雨果”一惯的发烧风格——结像锐利。由于专辑是“雨果”独步天下的LPCD, 播放时带有黑胶唱片特有的松化味道。乐曲配器很简单,一把钢琴、一支长笛,或者一把小提琴加一把低音提琴,营造出一个非常温馨的Hi-Fi氛围,突显了“雨果”CD以小胜大的超凡功力。钢琴声清脆透亮,长笛飘逸婉约。让我非常吃惊的是低音贝司的牛筋弹跳力十足,听起来忒过瘾。

夜静静地,万籁无声。只有林安咛用心地诉说她的感恩之心。这时我想起主持人说过的话——林安咛的声音就像一只飞鸟在空中传唱,听了让人安静得可以睡着……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