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文 · 易有伍

寒冷的年初五,在录音间制作节目时,收到老友来电:刘明源先生于年初三(二月二十一日)过世。消息来得如此突然,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自从“老易谈雨果”这个专栏节目两个月前在上海、广州、成都及汕头电台开播后,每一辑都邀请名家来和听众谈音乐。正计划着下次去北京时一定要找刘明源先生作访谈,让听众听他那风趣的言谈和说不尽的民乐题材,没想到此愿望已无法实现。

幸运的是92年11月雨果为刘先生作了两张CD录音,一张是他拉奏、作编的代表曲目,有《秦腔牌子曲》、《眉户联奏》、《山东小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南国风光好》、《大起板》、《大姑娘美》、《放风筝》、《河南小曲》、《月芽五更》及《草原上》。另一张是六、七十年代海内外的民乐小品:《喜洋洋》、《幸福年》、《紫竹调》、《喜临门》、《马兰花开》、《吉祥鼓》、《赶花会》、《古城新貌》、《打蛊盘》、《君子兰》、《荔枝红》、《荡秋千》和《节目的欢乐》。这两张CD是刘先生晚年最宝贵的资料,演奏技巧炉火纯青,韵味比以前更浓郁。CD在港、台、星马和大陆发行后甚受欢迎,许多电台都作了专题广播节目。之后两三年我们曾接触刘先生,希望他能把未录的名曲,如《牧民归来》、《马车在田野奔驰》等等录下。刘先生表示再花一段时间准备,也愿意完成雨果计划……没想到这也成了永远的遗憾!
刘先生在胡琴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无人能和他相提并论。他是一位多面手,博且精,板胡、京胡、二胡、高胡、坠胡、中胡样样精通,都有代表曲目,从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是胡琴界的典范;其次是他能作能编,像《喜洋洋》、《幸福年》这些曲目就已经风行了三十多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能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特别是在喜庆节日之时。三十多年来这批小品的普及程度,流行歌曲也不一定比得上。刘先生演奏艺术的特点,是亲切委婉,生动流畅。我曾搞了十几年的胡琴专业,对他的钦佩、敬仰从没改变过。

大部分的胡琴(特别是二胡)演奏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个通病,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这在刘先生的演奏里却从来不会出现,不但没有,而且有一种乐(念“要”)乐的力量,这和莫扎特的音乐意境和特性很接近。

刘先生1931年5月28日生于天津,六岁起随父学习板胡和京胡,十一岁加入天津《百灵乐团》、《闽粤会馆》等乐社,曾学习丝竹、广东音乐、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47年至52年在天津胜利、皇宫、永安、惠中等歌舞团任乐队队员。57年以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身份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民间乐器演奏比赛,荣获金质奖章,在初期三十年的民间音乐实践历程,奠定了扎实的功底,成就了他实至名归的精湛艺术,臻于登峰造极的胡琴演奏技巧,他曾出访亚、非、美、欧洲等四十余国,有“中国弓弦乐圣手”之称誉。

虽然没有机会向刘先生学习,但在民乐方面,刘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此表达我永远的怀念!
>> 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