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慧芳——经典弓弦音乐会
文 · 陈维发


喜欢聆听二胡演奏的发烧友与广大的华乐爱好者,提起闵慧芬的名字,相信只有少数的人不认识她。闵慧芬是当今二胡与民乐界权威性人物,也是中国现今华乐界的“国宝级”演奏家之一,亦被誉为世界最杰出弦乐演奏家之一。

今次的“经典弓弦——闵慧芬”音乐会是由鼎艺团与新加坡艺术学院联办,於五月十三日晚上在新加坡艺术学院的剧场上演(只此一场而已),但这不是闵慧芬第一次到我国演出。笔者记得在2003年2月22日,闵慧芬也曾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呈献“闵慧芬二胡演奏会”。笔者当时有幸购得门票出席该场音乐会,但由于时隔多年,印象与记忆都模糊了(人老矣!)。只得靠数年前购入的SACD版的《江河水》来重温旧梦。还好最近十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下,华乐的演出越来越多姿多彩,表演的场数与场地增加了许多,使到广大的华乐爱好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欣赏来自海外演奏家的音乐会。

谈到我国具备高水准的优质演出场地的增加,新近落成的新加坡艺术学院剧场便是最好的例子。据当晚鼎艺团的指挥兼节目主持人郭勇德先生说,鼎艺团是第一次在此剧场演出(郭勇德先生也是新加坡华乐团的副指挥)而笔者也是首次来这里观看演出。笔者仔细观察此剧场内部的装饰与布置,见其走廊、梯级、墙壁与地板等所用的材料都是以实心原木材及夹心木材为主。当音乐会开始后,笔者所听到的音质是非常的清澈、自然与柔和,总体的音效不亚于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及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厅。

闵慧芬大师正处艺术事业顶峰的盛年期不幸患重症,五年间动过六次大手术和十三次化疗,但她始终保持乐观,为重返舞台而奋斗。1987年9月,阔别舞台六年的闵慧芬终于复出,在首届中国艺术节里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成功演奏了气势磅礴、技巧高超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她的演奏风格热情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以下是国际音乐界对闵慧芬的评语:

(一)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慧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二)法国报章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三)1977年,她演奏的《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痛哭,说“拉出了人间的悲切,感人肺腑”。

(四)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称赞她为“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

(五)SONY公司SACD技术部董事史坚拿士说,自从听了闵女士的演奏后,十多天来晚上都做梦,梦中总是听到她的琴韵,无法忘怀,这是他从来未有过的经验。

(六)马浚先生说,当收录《江河水》一曲时,透过控制室的窗,看到她闭目凝神,恍如已与胡琴融汇为一体。每个音符都充满着诗意的忧郁、人间的苦痛。当时在场几个美、加籍的录音师,虽听不懂中乐,不自觉地站了起来,严肃聆听,曲终良久,仍回不过神。当闵女士走进控制室,重听录音时,各人都不约而同地鼓掌,向她致敬。

(七)1994年,闵女士荣获宝钢高雅艺术奖,她的名字已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音乐会当晚,闵慧芬独奏的经典曲目《江河水》(由易珏如扬琴伴奏)原是改编自具有浓郁东北地方色彩的双管独奏曲。乐曲描述一个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妇女面对滔滔江水的哭诉,反映了旧社会里劳苦大众和悲惨遭遇,表现了被压迫人民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和满腔悲愤的心声。笔者认为单单在现场聆听由闵惠芬演奏已值回票价。笔者平时在家聆听SACD版的《江河水》虽然音效超凡、很Hi-Fi,但无论如何、总比不上现场目睹大师以她那精湛的技艺、真挚的感情、完全的投入所散发出的感染力。

当晚的音乐会,闵大师在鼎艺团的伴奏下,总共诠释了九首曲,在观众不断的Encore、Encore声中,闵惠芬加奏了另一首百听不厌的曲子《赛马》,音乐会在如雷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 回顶端